EN中文

新闻资讯

中国经济结构正转型 大宗商品贸易行业现重大机遇

发布日期:2018-03-19

全球每年大宗商品的产出值大致在10-20万亿美元的规模,占到世界GDP的比例接近20%左右,大宗商品市场对上下游的产业链影响巨大,并且通过资本市场、利汇率市场、船运市场等充分传导,形成系统性的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价格流、信用流等循环。

中国拥有接近14亿的人口,占据世界20%的人口比例,并且已经逐步进入后工业化的时代,各类大宗商品的消费几乎达到全球10-50%不等,世界制造工厂的地位及世界智造的方向确立,依旧会确立中国在大宗商品领域的核心圈身份,大宗商品货物的流转的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将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体现,大宗商品贸易服务的市场价值、社会价值、商业价值不言而喻。由于中国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贸易环境的特殊性,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形成了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相对独立又紧密相关的关系,是一个极具个性化的市场,这种特点的差异化存在给予了中国本土的大宗商品贸易机构超越国际巨头的更多可能性。坚持从大宗商品贸易的风险管理角度出发,顺应市场化的发展,坚持持续的业务创新、管理创新、稳健规模,是可持续性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中国大宗商品的市场化发展之路径

中国不断的改革开放的路径,是一条不断完善的市场化发展之路,这一过程体现在大宗商品行业,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循序渐进的变化过程,当然更多非市场化现象的存在,也给予了我们贸易更多的风险管理选择权,当然同时也会存在潜在的巨大风险。

从具体板块来看,工业品的市场程度要整体高于农业品。在细分领域,有色金属的市场化程度要高于黑色产品,化工产品的市场化程度要高于油类产品,林业产品的市场化程度要高于粮食产品,白银产品的市场化程度要高于黄金产品等等。这样一个梯度的产生,给予多样性的大宗商品贸易公司形成了可持续的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可能,即可以在不同品种相互联动的可能性和依次实践发展的路径。

国际化是大宗商品市场化发展的重要体现。中国是大宗商品的重要生产国,更是重要的消费国,从中国进口统计量值表可以看出,大宗商品的进口占据了绝对的份额,大宗商品的全球定价的属性,让大宗商品的贸易必须基于国际化的视野和国际化的运作,中国资本项目下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贸易项目下可自由兑换的阶段性政策环境,给以大宗商品的贸易注入了更多的差异化内涵,而增值税、关税的门槛,使得中国大宗商品定价体系相对关联和独立,中国的价格会围绕国际市场价格在一定波动区间波动,这给予我们的商业模式提供了巨大的定价收益机会。

金融化是大宗商品贸易的一条不可逆之路。大宗商品贸易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最优资金成本解决方案、最佳价格风险控制方案、信用链的量化评估和增信方案,都是金融化的体现。同时,大宗商品的资产属性和金融工具属性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大宗商品资产证券化开发了大宗价格的远期市场及更多衍生市场,这个市场的产生相当于出租车行业的滴滴与快滴,通过信用体系与信息化的方式,将买卖在当前时刻对未来做出了预安排,是贸易市场变化的重要体征。远期市场定价及价格流动性服务提供给予新了商业机会模型,围绕大宗商品的远期定价,植入了更多利汇率、船运等风险及隐含的工具,这些工具的专业应用,将大宗商品贸易的业务概念带来了新的变革。

大宗商品贸易与金融天然密不可分

从贸易基础出发,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特点,充分发挥Trade(贸易)+Trade(交易)的组合优势,走两轮驱动道路,是商业模式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定位。类金融、大数据、重研发,走出一条贸易与金融充分融合的,差异化的产学研实践之路,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

通过大宗商品的贸易运营、风险管理、交易挖掘、银行证券渠道建设等,使得在这样模式下,获得了更多的金融整合资源,赋予了更多领先的、国际化、专业化的准金融实践的机会,这种实践对于各类产业包括金融产业的提升意义重大,譬如目前的某些大宗商品贸易公司在人民币汇率领域的风险管理经验和能力远远领先,可以给予新的全面超越可能。

识别贸易与交易风险的边界并有效控制住风险

投资与贸易有两种风格类别偏好,一类是攻击型偏好,以重收益覆盖风险,相对收益波动率比较大,另外一类是防守型偏好,首先看风险,然后看收益,相对收益波动率比较小,但绝对收益也比较低。理性的投资者对于风险都会有客观的认知,重要的是对于风险的识别和风险的控制,结果只是对应的输出。

识别贸易及交易风险的边界,采取对应的风险可控的策略,有助于系统性地控制风险。更多的黑天鹅事件的产生是对于风险边界的突破事件未作预见性评估,这需要更多精细化的论证和推敲。针对不同的产品,风险边界防范的概率也会有所不同,如铜这样一个充分市场化的产品,内外比价的边界就不容易突破,而白糖则不同,可能会更多受到政策干预的影响;同样,塑料产品的价格更多地体现了供求关系,而汽柴油的价格会有发改委的价格指导,甚至底部限价;对于产业链来说,乙烯工业是重要的炼油的下游工业,择机买乙烯抛原油的风险相对可控,但抛乙烯买原油的风险就缺乏边界;在开放的区域贸易产品领域,物流可以实现则是构成实盘与虚盘转换的重要选择权退出机制,而在贸易或加工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买下游抛上游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尤其是上游对下游依赖权重比较重的前提下。

分析供求平衡关系以及物流方向驱动,寻找贸易潮汐现象或者加工链流向,产业链可以区分短链与长链,直链与支链,线链与网格链,结合成本收益、价格波动率、远期时间价值、货物有限性、资金无限性,迁仓价值等等,形成区域或者产业链领域的价格体系,挖掘价格相对关系的风险边际域值,同时通过合同流管理去实施完成定价与市场服务,并实现流转收益,买卖的重点不仅仅是货物,更多的是未来的价格定位,或者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让收益获得空间想象,机遇的把握在于量化模型。

跨界与杂交,创新的最重要源泉之一

风险要有边界,行动要能跨界,贸易的本质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结与通路的实现。在国际与国内之间,在现货与期货之间,在产业链上游与下游之间,在近期与远期之间,在商品贸易与汇率风险组合之间,在有色与黑色之间,在化工与煤炭之间,不断地跨界实践与突破创新,是基于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重要延伸。

基于风险边界的创新跨界,是以审慎原则为前提的,风险管理中分散是重要的手段,而组合则形成了更多的贸易管理模型或者投资交易的模型,价格管理与贸易管理的有序剥离是产业创新的另外一个方向。

大宗商品风险管理3.0 打造业务的核心竞争力要素

任何一个商业模式都会有行业周期,大宗商品风险管理领域也是如此。我们或许因为在这领域沉淀很久,我们有了更多风险事故的教训,但这些教训是可以用来总结的,总结的好就会变成了有益的经验,有时也是迫于市场竞争压力的原因或者模式的拥挤化,必须有人进行进一步的突破,因此我们也就有了更多的总结和升级归类。

不同风险管理模型的存在,使得我们获得了系统性风险可控,波动性模型更加有效,有助于建立立体化的风格独特的价格管理系统,在定价能力与价格吞吐能力方面的适应性大大提升,以获得更好的综合性立体化交易能力的收益。

平台的价值与平台的维护

交易管理的实质是合同管理,合同管理的基础是平台管理,创新业务会带来创新的收益,也会带来创新的风险,所以贸易公司或者说贸易基金的管理模式是与交易基金有着很大的不同,差异就是在于对于平台管理的要求更加高、而业务的模式也可以更加的复杂,追求一个更加广阔的大宗商品市场交易的舞台,需要有可持续的平台养护管理。

交易管理需要有风险管理手册,平台管理也需要平台管理手册,平台的价值在于品牌、在于信用价值、在于合同成本控制、在于规模化的可吸收力。布局更多的全球性贸易、真实的进出口贸易(包括加工贸易)、更多的终端服务贸易是可以循序渐进实现的,从贸易合同而言,交易卖家的选择显得更加重要,仓储物流的选择也是核心之一,更多地布局贸易端的上游有助于更加地规模化和信用的可控性,当然下游终端的服务将拥有更多的受众和市场覆盖面。

损益的平衡也是重要的桥梁修正技术。大宗商品全球交易所隐含的商业机会是不言而喻的,难点在于损益平衡,需要业务、资金、财务团队更好地在合规性前提下,共同努力合理解决对应的困难,是规模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请选择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开发区开发区中央路51号307室 +86 51381525089